中国俸禄制度史

中国俸禄制度史

王詠《燕翼诒谋录》卷2载:宋朝初年“士大夫俸入甚微,簿、尉月给三贯五百七十而已,县令不满十千,而三分之二又复折支茶、盐、酒等,所入能几何?所幸物价甚廉,粗给细孥,未至冻馁,然艰窘甚矣”。宋初官員薪水水平只有唐代俸祿標準的一半。

北宋中期,物价飞涨,多次调整俸禄,祥符五年開始給官員加薪水。编著成《嘉祐禄令》。

宋朝對待士大夫最優渥,范仲淹认為:“养贤之方,必先厚禄,禄厚然后可以责廉隅”,官员退休后的俸禄也有半禄可拿。其子弟亦可恩蔭。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卷廿五,“宋恩荫之滥”条作为体味:“文臣自太师及开府仪同三司,可荫子若孙,及期亲大功以下亲,并异姓亲及门客;太师至保和殿大学士,荫至异姓亲,无门客;中大夫至中散大夫,荫至小功以下亲,无异姓亲。武臣亦以是为差……以斯以观,一人入仕,则子孙亲族,俱可得官。”

宋代官员俸禄,主体部分是分成正俸、加俸、职田三类,此外还有一些变相俸禄。需要注意的是宋朝官制多变,宋初与元丰改制后、南宋与北宋的俸禄制度也相差甚多,只能举其大概

正俸

包括俸钱,禄粟,衣赐。北宋宰相、枢密使每月俸钱300千(每年3600千),禄粟100石(每年1200石),每年给绫40匹、绢60匹、罗1匹、绵100两。

北宋初年《嘉祐禄令》定俸制四十一等,每月俸料钱,上自使相40万文(400千),下至郢、唐、复州内品300文;每月禄粟,上自使相200石,下至殿头内侍、入内高班1石;每年衣赐,上自使相、宰执、枢密使绫40匹、绢60匹、绵100两,下至郢、唐、复州内品绢4匹、布半匹。

元丰年间新定禄制,“以阶易官”,改变了支俸的依据,按照寄禄官(散阶官)来给俸,比如开府仪同三司、特进(原禄制中的左右仆射)、金紫光禄大夫(原禄制中的礼部尚书)、银青光禄大夫(原禄制中的五曹尚书)等等。宋徽宗崇宁、政和年间,又两次改定禄制,主要是针对低级文官的俸禄,以及武官的阶、禄。

加俸

宋初主要给带大学士等职名奉差遣外任的官员,元丰改制后普遍加给在京职事官,每月60贯到16贯不等。分行、守、试三者。比如某人的寄禄官职为五品,给的职事是六品职,叫“行某某某”;给的职事是四品职,叫“守某某某”,给的职事若高于寄禄官职两品以上,比如给了两品的一个职事,叫“试某某某”。如果寄禄官与职事同品,则俸禄按照“行”的标准给。

元丰改制后,开封府尹、左右散骑常侍、御史中丞等职,行、守、试的职钱分别是每月100千、90千、80千。少府、将作、军器监,行、守、试的职钱分别是每月32千、30千、28千。

宋朝官员还有两项加俸叫“元随傔人衣粮”和“餐钱”。元随傔人衣粮类似于按人头发给的补贴,宰相、枢密使给70人,参知政事、枢密副使、三司使等给50人。以下至中书录事令使、寄班小底等,各给一人。餐钱类似于伙食补助,宰相、枢密使等每月给50千,参知政事给35千,以下至九等内侍,每月给餐钱2千。

自学士以上,每日给酒5升至1升。宫观副使、文明殿学士等并给茶。节度使、副使以下各给厨料米6斗、面1石2斗。宰相、枢密使每月给柴薪1200束,每岁给炭1600秤,给盐7石,给马刍粟20匹,给纸……

添支,是给官员的额外加俸,有时给钱,有时给米、面、绢、绫、绵、羊、马料等。其发给时间、数目、发放范围没有统一规定。观文殿大学士是给钱30贯、米3石、麦5石。保和殿学士是给钱15贯,米3石,春冬小绫各5匹,绢各17匹,春罗1匹,冬绵50两。此外在添支之外还有“支破”,即“破例支给”。

宋朝封爵,给食邑,皆为虚封。南宋理宗之前有少量俸给,每食一户,随月给俸钱25问。至于勋位则只是虚衔,无实禄。

职田

田粟收入用作官员的在职补贴,多分给外官(京官也有)。宋初东西两京、大藩镇主官给职田40顷(四千亩),防御、团练州给30顷,中上刺史州给20顷,下州及军、监给15顷,上中下县县官各给15顷、8顷、7顷。北宋熙宁年间在成都府路进行试点,按照职田收入的石数折算成钱数发给官员,比如成都府知府是1000石,转运使600石,通判450石,巡检150石等等。

除了以上收入外,宋朝官员还享有给券、公使钱、免役等多种变相俸禄。

公使钱属于官署公费,主要用于公务接待。分为两个部分,一是正赐公使钱,一是公使库钱。正赐公使钱由国家按岁、按季或按月发给,节度使兼使相有给2万贯的。公使库钱则来自官府的多种经营、回易、放贷,以及官吏非法掊克的收入,其数额远远高于正赐公使钱。

宋朝初年藩镇公使钱“例得以自奉”,后来变为招待费,官员用其迎来送往,宴请,馈赠等等。官员们以公使钱互相馈赠,叫“公使苞苴”。扬州一郡,每岁公使钱12万贯,给官员送酒就多达每年五六次,每次送数千瓶。

除了官员本人可以使用公使钱外,凡文武群臣外出公干,所带的宾客幕僚、随身军将牙官,乃至马驼骡驴等等,都有招待费,称为“给券”。在川陕叫“驿券”,福建广南叫“仓券”,扈从中书、枢密、三司使者叫“馆券”等等。

宋朝郊祀大礼、辛劳褒奖,以及皇帝生日、正旦、冬至、寒食等节,也发给群臣赏赐,此外还有别赐。比如学士为皇帝草诏,“例赐牌子金百两,立后、升储(草诏者)倍之”。直学士院王纶给刘婉仪进封贵妃撰写制书,高宗赐其钱万缗,并赐珍贵名砚。给官员赐田的规模也很大,动辄数十亩、上百亩,甚至多达上千亩。宋代官户还有优免赋役的特权,政和年间一品官可免差课100顷。

除了现任官员之外,宋朝的闲官、致仕官也给俸禄。闲官包括待次、待阙、添差官、祠禄官等等。祠禄官是“玉清昭应宫使”“景灵宫使”一类的闲官,用来“佚老优贤”,宗室、外戚、老臣等不宜担任职事者,多任命为宫观祠禄官,“以示优礼”。北宋时,玉清昭应宫使、景灵宫使、会灵观使每月俸钱多达3万,此外还有按月支给的公使钱,玉清昭应宫是100千,景灵宫70千,会灵观60千……另外还要给傔人衣粮钱、柴、炭、盐、纸等钱。南宋时,由于流亡官员太多,职位不够,多设宫观祠禄官以处之,宫观寄禄官员不下上千。孝宗时规定在外宫观以400人为限,岳庙以300人为限,宗室宫观岳庙以1400人为限。尽管如此,祠禄官俸禄支出仍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。

宋朝官员七十致仕(武官可延至八十岁),发给半禄(禄米),不给俸钱。经皇帝特命致仕者可发给半俸或全俸。除了退休金外,在节日时还有赏赐,例如仁宗时命令东西閤门使以上致仕者,每年寒食节赐羊2头、米1石、麦1石、酒1瓶。

宋朝还有蕃官和摄官,也发给俸禄。此外宋代实行“重禄法”之后,吏员的俸禄也是历代最丰厚的,比如中书省堂后官,每月有俸钱25千,每岁给绢20匹,绵50两。三省胥吏“岁累优秩,日给肉食,月享厚禄,寒暑有服,出入乘官马,使令得管卒,郊礼沾赐赉”。而且宋代吏员数额众多。真宗时期减省天下冗吏,一次就裁撤了19万5802人。

宋代总的思路是“高薪养廉”,但总的来说效果不是太好。其中一个原因是通货膨胀,物价上涨过快,还有一个是高级官员俸禄太过丰厚,而低级官员俸禄过低,相差达几百倍。元丰增禄后,户部“月出三十六万(贯)”,其中京官官俸占1/10,京城吏禄占2/10。到宣和年间,月出达120万贯。高宗渡江之初,月出80万,“百官有司之费,十去五六”。到淳熙年间,户部月出又恢复到北宋末年的120万贯水平。

军俸

宋代军俸制度相当复杂,北宋禁军俸禄,军官月俸自三十贯到十五贯不等,士兵俸钱自一千文至三百文共五等。俸钱以外,官兵还有月粮、春冬衣。厢军俸禄,河北河东等地是每月酱菜钱一百文,粮二石,春衣绢二匹,布半匹,钱一千。南宋时屯驻大军军官月俸两百贯至三十贯七等,士兵月俸按照《请受格》规定是五千文至三千文不等,折麦钱一千四百四十文至七百二十文,食米六石多至一石多,春冬衣绢十匹至四匹不等(实际上执行情况与规定有异)。

除了俸禄之外,招募的新兵刺字之后要发给衣鞋、缗钱,叫“招刺利物”;每三年的郊祀大礼要给各军将士发放几十贯到几百文不等的赏赐;屯戍、调发时往往发放“特支钱”;冬天发给军队“雪寒柴炭钱”,南宋后期叫“岁暮凝寒钱”;边戍士兵按月发给“银鞋钱”;每两月或四月发给陕西士兵“薪水钱”,也叫“柴草钱”、“薪刍钱”;军士投换要发给“转军钱”;军士立功或有劳时要发放各种军赏;军士出戍时还要给其家属发放“口券”,或是钱币,或折支口粮。此外还有各种临时性的、地方性的补助,不可胜载。

庞大的军费开支是两宋财政支出最大的负担之一(官员冗滥导致的官俸开支庞大是另一原因)。苏辙曾计算过朝廷一年的收支情况:黄金4300两,支出2700两;白银57000两,支出117000两;钱4848万缗 ,支出5030万缗;绢151万匹,支出168万匹;谷2445万石,支出2370万石;草799万束,支出1609万束。

相关推荐

马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马的利润与成本 马饲料的最佳配方
深入理解skynet
365bet大陆官网

深入理解skynet

📅 07-06 👁️ 1226
揭秘: 许褚裸衣斗马超为什么要脱衣服?
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

揭秘: 许褚裸衣斗马超为什么要脱衣服?

📅 07-13 👁️ 821
隆重介绍:坦克世界Plus
Bet体育365提款不到账

隆重介绍:坦克世界Plus

📅 07-14 👁️ 6469
缇丽莎尔品牌怎么样 缇丽莎尔产品介绍
365bet大陆官网

缇丽莎尔品牌怎么样 缇丽莎尔产品介绍

📅 07-04 👁️ 8434